印象•深圳

往事如烟 · 2024-03-17 · 184 人浏览
印象•深圳

  深圳依旧是一个让我喜欢不过来的城市,不知道具体的为什么,我对它不熟悉,每次都需要地图导航,记不住它的可圈可点,提起它总是商业化很多,但缺乏人文气息。

  我19年毕业后,从石家庄到深圳报道,瘦瘦的自己拖着行李箱在南山区开始了一个月的培训阶段,期间到了黄木岗的工区见习,记得和几个刚进来的同事帮忙整理资料,那会已是凌晨,从公司回到暂时安排的酒店,在人行天桥上看着稀少的车流和安静的夜,大家举起手机开始记录这一景象,但过程说了什么,我已经记不清了,大致就是我们见到了凌晨的深圳,意思就是调侃我们成了一个打工人。

  我以为自己就此会一直在深圳,其实不是。部门领导很尊重个人的想法,因为是要下到一线项目工作,所以安排地点之前都询问了每个人的想法,我的答案是在广深,再不济尽量在周边,可能那时候想的兴许偏向广州。

  大学的时候喜欢旅游,去过了北京,也去过了上海,假期回家顺便中转在广州。北京于我在那时已经有两次的旅程,毕竟文化景区众多的地方在短时间没办法行走完,至今连故宫都没有进去看过,虽然喜欢它的文化底蕴,却怎么也感觉不到一点点的融入感,我是个南方人,从第一天降落在石家庄的时候,就不是很适应建筑灰土土的北方,同期还是雾霾严重的时候,空气质量另一个极端,大概是这种的代入感,也就一并认为了;大二的国庆去了上海,怎么说呢,从一个小城市到大都市,没有太多消费能力,商业化很发达,但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高攀不起,这种差距感,以及失去以往熟悉的烟火味,着实令人不适。广州只是一面之缘,和老乡返程在广州站附近住下了,只是外出找吃的也没多远,最终还是叫了外卖,其他就没有太多印象。

  在深圳的一个月没怎么外出,只是偶然间就遇见了9年未见的人,也不算偶然吧,恰巧在微博就重新联系上了,9年蛮快的,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还是我的城市,他有男朋友,大家都还是年少的时候,我们也就差了7/8岁,只是联系过两三次就没有过往,但我还是时不时踩着自行车在附近的草坪待一待,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搬到了深圳,只是联系我的时候,他们已经感情破裂了,我很意外,毕竟10年了,到后来我还是理解了。从东边的大梅沙,再到西边的深圳湾公园,吃深圳特色椰子鸡,穿过热闹的繁华地段,游走在各个商业街,有一种在约会的感觉,仿佛就是很久很久以前想要的。其实我们并没有一边走一边眉飞色舞的聊天,两个人一脸严肃的样子并排走,说不上的莫名其妙,总觉得两个人没办法嘻嘻哈哈,可能大家都变了。夜晚他买了他家乡的美食,我尝了一口觉得不喜欢就没再吃,现在想想自己的行为很让人失落。也就是那个日子,对深圳有了初步的印象,城市很长,商业街很多,到处都是钢筋水泥的建筑。

  最后自己被安排到了广州,我们经此一面就分开了,后来有了矛盾把人家微信删掉了,因为用劝不动他振作起来,把我气的,心想如此一蹶不振的人快要把我弄抑郁了,后来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工作了。

  我对广州并没有过分的喜欢,因为居住久了,熟悉了,加上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有所下降,要想重头再来,自己显的疲于应对。当然,无论是有何种缘故,再去熟悉新的地方,都是需要破旧立新的勇气。

  我不能具体的描述这个缘由,其实也不需要缘由。爱一个人,居一座城,这座城市没有牵挂的人,没有爱吃的美食,爱去的地方,爱见的人,自然谈不上喜欢,如果这座城市留下来负面回忆,那么即便是回忆也便不会再忆。

个人成长 勇气与决心
Theme Jasmine by Kent Liao